莱西市人民政府
关于印发莱西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
各镇政府、街道办事处,市政府各部门,市直各单位:
《莱西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》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实施。
莱西市人民政府
2024年4月8日
莱西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,认真落实国家、省关于建设国家水网、现代水网的有关要求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“系统完备、安全可靠,集约高效、绿色智能,循环通畅、调控有序”的莱西市现代水网,着力推动新阶段莱西市水利高质量发展,编制本规划。
规划范围:莱西市全域,包括3个街道,8个镇,总面积1568.2km2。
规划期限:近期到2025年,远期到2035年。
(一)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坚持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坚持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,统筹发展和安全,统筹存量和增量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,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、节约利用体系、雨污防治体系、防洪减灾体系、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、智慧水利体系为重点,加快构建“系统完备、安全可靠、集约高效、绿色智能、循环通畅、调控有序”的莱西市现代水网,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,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。
(二)基本原则
1.坚持人民至上,人水和谐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、防洪、水生态等问题,不断提高现代水网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,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,促进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,保障生命财产安全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2.坚持量水而行、节水优先。按照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的原则,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,坚持先节水后调水,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,充分挖掘缺水地区节水潜力,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。坚持以水定需、量水而行、因水制宜,进一步优化水网布局,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社会要素的适配性,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,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、洪水风险状况相适应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3.坚持统筹兼顾、系统治理。坚持系统化、协同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定位,统筹水资源配置、水灾害防御、水生态保护等功能,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发展,兼顾流域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,加强各类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;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、水灾害威胁、水生态退化等水问题。
4.坚持改革创新、智慧引领。创新现代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科学依法治水管水护水,完善水治理体制,增强水利发展动力和活力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、数字技术支撑作用,大力推进现代水网数字化、调度智能化、监测预警自动化,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相融合,促进水利运行管理数字化、智能化。
(三)规划目标
到2025年,加快构建完善县级骨干水网,现代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,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,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,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,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不断增强,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。
水资源配置利用。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2025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60万m3;城乡供水一体化率90%。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明显提高,万元gdp用水量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小于14.9m3、4.01m3,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.6625,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7%。
防洪减灾。大沽河、小沽河、洙河等重要河道达到设计防洪标准,重要镇(街)河段标准内洪水得到有效防御,易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,病险水利工程隐患得到消除,水毁工程及时修复,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水生态保护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,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4.89%;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完成青岛市分解任务,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(水量)达标率达到90%。
管理创新。河湖水情、工情一体化水利感知更全面,重点核心水利业务系统基本实现融合与协同,水利管理的自动化、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。河湖长制更加“有能有效”,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提升,水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,水利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,基本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的现代水网管理体制机制。
到2035年,系统完备、安全可靠、集约高效、绿色智能、循环通畅、调控有序的莱西市现代水网基本建成: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完善,防洪保安工程基本达标,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,水网智能化调控基本实现,莱西市水网体系与省市水网高效协同融合,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。
表1.3-1莱西市现代水网建设主要规划指标表 | ||||
序号 |
指标 |
单位 |
2025年 |
2035年 |
1 |
新增供水能力 |
万m3 |
160 |
625 |
2 |
用水总量控制 |
亿m3 |
[1.03] |
[1.60] |
3 |
万元gdp用水量 |
m3 |
[≤14.90] |
[≤13.23] |
4 |
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|
m3 |
[≤4.01] |
[≤3.59] |
5 |
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|
% |
[0.6625] |
[0.68] |
6 |
再生水利用率 |
% |
[27] |
[35] |
7 |
城乡供水一体化率 |
% |
[90] |
[100] |
8 |
骨干河道堤防达标率 |
% |
[77] |
[100] |
9 |
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|
% |
完成省市分解任务 |
完成省市分解任务 |
10 |
水土保持率 |
% |
[84.89] |
[96.36] |
11 |
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(水量)达标率 |
% |
[90] |
[>95] |
12 |
中型及以上水利工程运行工况和安全在线监测率 |
% |
[>90] |
[>98] |
注:1.指标带[ ]为期末达到数,其余为累计数。
2.新增供水能力是指新增的当地地表水及外调水供水能力。
3.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。
4.骨干河道、重点河湖指大沽河、小沽河、洙河、五沽河。
(四)主要任务
构建莱西市“纲”“目”“结”现代水网工程体系,科学谋划莱西市水利改革发展,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,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,为打造新时代现代化强市,建设“富强莱西、活力莱西、生态莱西、幸福莱西”提供水安全保障。
建纲:根据莱西市社会经济发展格局、水资源禀赋、水系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等,统筹兴利与除害、开发与保护、城市与农村,以大沽河、洙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治理、高格庄水库与产芝水库连通等为重点,科学推进系列骨干河道治理、水系连通工程,建设提升骨干绿色生态廊道,构建莱西市现代水网之“纲”。
织目:加强中小河道、细枝末节沟渠水系疏通、连通治理,织密莱西市现代水网之“目”,与骨干水网互连互通,形成大、中、小、微互连互通的水网体系,提升整体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,改善全域河湖生态环境质量。
筑结:加强水库、闸坝的建设、维修、维护,以水库、闸坝、塘坝等为结,发挥节点工程拦蓄调节综合作用。
通过构建莱西市现代水网之“纲”,织密水网之“目”,打牢水网之“结”,形成干支互连,各级水网互联互通,协调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。
根据莱西市河湖水系分布、水资源禀赋、国民经济布局、现有及规划水利工程等情况,以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,以产芝水库和大沽河为核心水脉,以小沽河、洙河、五沽河三大骨干河道为主要骨架,以河、沟、渠各级水系连通为支线脉络,以产芝、北墅、高格庄、月湖四座大中型水库和堤湾滞洪区为重要枢纽,以小型水库、塘坝为主要节点,以城镇、农田、生态空间为基质肌理,以东夷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历史文化、治水文化为内涵,以数字化、智慧化调控为中枢,统筹水资源配置、防洪除涝、水系生态保护修复、数字水利建设,构建“一脉引领,三水交织;五湖联动;六网融合”的莱西市水网格局。
一脉引领:指大沽河——产芝水库构成的核心水脉;大沽河是省级、市级水网骨干,更是莱西水网规划建设的防洪、供水主动脉、生态休闲大走廊。
三水交织:指小沽河、洙河、五沽河三条主要支流水系,与大沽河汇流交织,形成纵穿全域的生态水网主骨架。
五湖联动:指莱西湖(产芝水库)、青山湖(北墅水库)、龙泉湖(高格庄水库)、月湖、姜山湖(堤湾滞洪区)五座调蓄湖库相互连通,实现丰枯联调,水景交融、沿线产业关联共进。依托五湖,打造集旅游、度假、休闲于一体的五大引擎,实现五湖带全境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。
六网融合:指构建安澜水网(防洪减灾网)、民生水网(供水安全保障网)、高效水网(水资源节约利用网)、生态水网(河湖生态保护网)、畅清水网(雨污防治体系网)、智慧水网(智慧水利网)六大水网,形成“六网合一,一网多能”的市域现代大水网。
图2-1莱西市现代水网总体布局示意图
按照“上拦、中滞、下排”和蓄泄兼筹的思路,聚焦防洪薄弱环节,加强中小河流治理,实施水库闸坝改造提升工程,开展山洪灾害防治,巩固完善“一轴三河纳多支、四湖多库携众塘”的防洪排涝格局。
“一轴三河纳多支”:“一轴”指大沽河主轴,是莱西市中心骨干行洪排涝河道;“三河”指小沽河、洙河、五沽河,是莱西市主要行洪排涝河道;通过大中小型河道治理,形成一轴三河纳多支的线性洪涝排泄通道。
“四湖多库携众塘”:“四湖”指发挥主要拦洪调洪作用的4座大中型湖库;“多库”指其他小型水库;“众塘”指的是分布面上的众多塘坝;通过湖、库、塘的建设、维修加固,形成四湖拦洪消峰为主,众多库塘分布式截留减峰的流域调控雨洪体系。
(一)加强城区防洪排涝建设
根据《防洪标准》(gb5021-2014),综合考虑防护区重要性等因素,确定莱西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,排涝标准为5~20年。
(二)加强河道治理
坚持因地制宜,采取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、河道疏浚、护岸护坡、堤顶防汛道路建设等措施,加强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,近期优先实施大沽河上游段、洙河(深圳路桥-辇止头橡胶坝段)、小沽河(北墅水库溢洪道末端-平度市古岘镇纸坊村段)骨干河道治理工程,论证推进草泊沟、焦格庄河、七星河、炉上河、军武河、东干渠、沙岭沟、上海路防洪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。远期实施五沽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推进实施贤都河、长广河、团结河、马家河、莪兰庄河、山珍河、白石河、许村河、我乐河、夏西沟、狼埠沟、辇止头干渠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。
(三)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
一是开展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化建设。对产芝水库、高格庄水库、北墅水库3座水库进行维修养护及标准化建设,远期研究论证堤湾滞洪区除险加固工程,恢复中型水库。二是开展小型水库提升改造工程。推进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工作。三是开展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。对军武河、五沽河部分闸门进行拆除重建,实施大沽河、洙河城区段拦河闸坝工程改建工程,推进长广河拦河闸、南栾节制闸除险加固及其他43座中小型水闸加固提升。四是开展塘坝维修维护工程。对100座塘坝进行护坡、溢洪道护砌或管理设施配备等。
(四)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
加强平原地区田间排水工程建设。结合实际,以莱西市五沽河涝区、洙河涝区和小沽河涝区三大涝区为重点,加强排涝治理。因地制宜疏挖支流沟渠,疏通排水通道,不断完善自排与强排相结合的排涝体系,提高重点涝区排涝能力。
(五)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
加强工程监测设施建设,确保水库、水闸防洪、兴利等功能正常发挥。落实落细“四预”措施。制定超标准洪水防御策略,细化完善大沽河、小沽河、洙河等河湖防御洪水方案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、水利工程抗旱应急预案等。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,强化洪涝潮风险防控能力。
专栏1安澜水网重点工程 |
1.加强河道治理 (1)骨干河道治理 推进大沽河上游段(096县道桥-招远界)、五沽河(桩号8 150-38 200段)、洙河(深圳路桥-辇止头橡胶坝段)、小沽河(北墅水库溢洪道末端-平度市古岘镇纸坊村段)治理工程。 (2)中小河流治理 实施七星河、草泊沟、焦格庄河、贤都河、长广河、团结河、马家河、莪兰庄河、山珍河、白石河、许村河、我乐河、夏西沟、狼埠沟、炉上河、上海路防洪沟、军武河、辇止头干渠、东干渠、沙岭沟等河流综合治理工程。 2.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(1)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化建设 对产芝水库、高格庄水库、北墅水库3座水库进行维修养护及标准化建设,论证堤湾滞洪区除险加固工程,研究恢复中型水库的可行性。 (2)小型水库提升改造 逐年推进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工作。 (3)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 规划在大沽河城区、洙河城区段改建、维修加固拦河闸坝,对军武河、五沽河部分闸门进行拆除重建,对长广河拦河闸更换部分闸门,实施南栾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,完成中小型水闸加固提升43座。 (4)塘坝维修维护 加强塘坝维修维护,对100座塘坝进行护坡、溢洪道护砌或管理设施配备等。 |
基于莱西市水资源供需状况,按照“上游涵养存蓄地表水,下游适度开发地下水”的总思路,统筹推进水源工程、水系连通工程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、农业灌溉供水工程、应急水源建设工程等,构建完善“三库联调、城乡一体;库河同蓄、井塘分供”的水资源配置利用格局。
“三库联调、城乡一体”:指实现北墅水库与产芝水库、高格庄与产芝水库的连通联调,保障全市城乡供水安全。
“库河同蓄、井塘分供”:指发挥大中小型水库、河道拦蓄工程作用,调蓄利用雨洪水;利用面上分布的塘坝、地下水井,分散供给农业,部分工业用水。实现地表、地下等多水优化共用局面。
(一)加强水源工程建设
提升现有工程供水能力。论证推进产芝水库、高格庄水库、北墅水库清淤扩容工程,增加有效库容。推进洙河、大沽河河道拦蓄工程建设,加强河道雨洪资源拦蓄利用。研究论证将堤湾滞洪区恢复为中型水库的可行性,发挥堤湾滞洪区滞洪、蓄水、生态等综合效益。加强大沽河水源地、高格庄水库应急水源建设。
(二)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
加强市域内五湖连通,充分利用雨洪资源。一是论证实施高格庄水库与产芝水库连通工程,将高格庄水库弃水相机调引至产芝水库,充分利用利用高格庄水库雨洪资源。二是远期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线路,研究论证洙河、大沽河水系连通工程,截留高格庄水库下泄洪水,缓解洙河城区段行洪排涝压力,并发挥大沽河层层拦蓄利用雨洪作用。三是远期论证实施辇止头干渠生态改造工程,通过河渠清淤疏浚、扩挖、岸坡整治、滨河道路建设、沿河绿化景观打造等,将辇止头干渠打造成生态绿色走廊。四是论证实施产芝水库原供水渠道(西线)改造工程,将现有供水渠道拆除后改建为输水管道,预留通向孙受水厂、夏格庄供水站出水口,提高输水供水安全。
(三)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
坚持民生优先原则,保障城乡供水水质。一是加快推进城区水厂、姜山水厂、北墅水厂、孙受水厂和高格庄水厂升级改造工程。二是铺设管道将莱西城区水厂与其他四个水厂供水管网联通,实现五大水厂联网、联合运行,构建水源共享、运行共享、管理共享的“城乡供水一体化”格局。三是继续加强老旧管网升级改造,至2030年完成全市市政供水干、支供水管网的更新换代,管道长度约150km。推进莱西市农村饮水安全提升主管道改造工程,对全市343.4km镇级供水主管路进行更换维修。四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一户一表和供水设施改造工程,完成莱西市区老旧小区1.5万户居民“一户一表”改造和二次供水改造,集中设置,集中管理。
(四)农业灌溉供水体系建设
规划2035年前恢复产芝灌区、北墅灌区、高格庄灌区等主要大中型灌区灌溉渠系,逐步恢复灌溉面积,逐步推动灌区现代化改造工作。实施小型灌溉水源工程建设,同步推进灌排泵站及配套设施更新改造,实现“小水源”托起“大粮仓”建设目标。
(五)应急水源工程建设
加强应急水源建设,将大沽河水源地、小沽河、高格庄水库建设为应急备用水源,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,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,提高城乡供水抗风险能力。
专栏2民生水网重点工程 |
1.水库库底清淤工程 论证实施高格庄水库、产芝水库、北墅水库库底清淤工程,增加兴利库容,提高供水能力,估算总投资约为2.4亿元。 2.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(1)高格庄水库与产芝水库连通工程 研究论证建设输水洞渠,相机调引高格庄水库雨洪资源入产芝水库,发挥产芝水库调蓄作用,增加雨洪资源利用量。 (2)辇止头干渠生态改造工程 论证改造辇止头干渠,实现洙河与堤湾滞洪区的有效连通,实现非汛期洙河、堤湾滞洪区连通补水,汛期相机分泄洙河洪水的综合功能。同时,可作为中水补给通道,满足堤湾滞洪区生态用水需求。改造段全长约14km。 (3)洙河、大沽河水系连通工程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线路,研究论证洙河、大沽河连通工程,截留高格庄水库下泄洪水,缓解洙河城区段行洪排涝压力,同时,发挥大沽河层层拦蓄利用雨洪作用。 (4)产芝水库原供水渠道(西线)改造工程 将现有供水渠道拆除后改建为输水管道,同时预留通向孙受水厂、夏格庄供水站出水口,保障输水供水安全。估算总投资约3.33亿元。 3.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(1)水厂改造升级工程 实施城区水厂、姜山水厂、北墅水厂、孙受水厂和高格庄水厂进行升级改造,加强深度处理及自动化控制等。 (2)水厂联网工程 铺设管道将莱西城区水厂与其他四个水厂供水管网联通,实现五大水厂联网、联合运行。 (3)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实施老旧管网升级改造,至2030年完成全市市政供水干、支供水管网的更新换代,管道长度约150km。推进莱西市农村饮水安全提升主管道改造工程,对全市343.4km镇级供水主管路进行更换维修。 (4)老旧小区一户一表和供水设施改造工程 推进莱西市区老旧小区1.5万户居民“一户一表”改造和二次供水改造,集中设置,集中管理。 (5)应急水源建设工程 加强应急水源建设,将大沽河水源地、小沽河、高格庄水库建设为应急备用水源,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,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,提高城乡供水抗风险能力。 |
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,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,加强农业、工业、城镇节水,建设活力海绵城市,加强节水激励机制建设,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,着力构建“绿色低碳、高效集约”的节约用水体系,促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,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。
(一)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
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,健全完善用水总量和效率管控指标体系。强化水资源论证,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,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、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。完善取水许可制度,规范取水许可管理,强化取水许可事中、事后监管。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的日常监督,加强取用水管理执法检查,依托水资源信息系统,建立超用水管理监督机制,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。力争到2025年,全市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,经济社会用水总量增长得到有效控制。
(二)严格用水强度控制
全方位贯彻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、利用、保护、配置、调度的前提,严格指标管控、过程管控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。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。细化计划用水管理。逐步完善全市用水户名录,严格计划用水量的核定和审批。强化用水定额标准在相关规划编制、节水评价、取水许可管理、计划用水管理、节水载体创建、节水监督等方面的约束作用。
(三)加强各行业、各领域节水示范
一是实施城镇节水降损。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,制定节水器具标准。规划近期完成节水器具改造4.3872万户,远期完成节水器具改造1.84万户。二是实施工业节水减排,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、设备和产品,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,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,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。三是实施农业节水增效,大力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,加快推广农艺节水技术,加快健全管理制度。四是健全节水长效机制。强化监督考核,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,持续培育节水示范载体,建立水权水市场交易平台。五是加强节水激励机制建设。研究制定节水激励政策,制定出台节水优惠政策管理办法,全面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。
(四)加大非常规水利用
一是加强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。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,依托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和姜山污水处理厂,近期规划再生水回用规模3.4万m³/d,远期规划增加再生水回用规模2.1万m³/d。开展再生水管网建设工程,近期论证建设再生水管网121.7km,远期建设再生水管网83.1km。通过新建输水管道,将中水引入常年缺水的河渠,进行生态补水。研究论证城区中水利用管道工程,沿炉上河铺设中水管道约6km,将中水作为炉上河、东干渠、沙岭沟、月湖生态补水水源。
二是加强雨水集蓄利用,规划建设一批雨水收集存储工程。近期雨水利用工程规模6.45万m3/d。远期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推广雨水利用,雨水利用工程规模11.3万m3/d,力争实现莱西市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。
专栏3高效水网重点工程 |
1.加强各行业、各领域节水示范 (1)节水器具改造。近期完成节水器具改造4.3872万户,远期完成节水器具改造1.84万户。 2.加大非常规水利用 (1)再生水资源化利用。依托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和姜山污水处理厂,近期规划再生水回用规模3.4万m³/d,远期规划增加再生水回用规模2.1万m³/d。 (2)再生水管网建设。研究论证通过新建输水管道,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引入常年缺水的河渠,进行生态补水。近期论证建设再生水管网约121.7km,远期建设再生水管网约83.1km。 (3)雨水利用工程。近期规划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规模6.45万m³/d,远期规划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规模11.3万m³/d。 (4)城区中水利用管道工程 研究论证城区中水利用管道工程,沿炉上河铺设中水管道约6km,将中水作为炉上河、东干渠、沙岭沟、月湖生态补水水源。管道沿线预留工业用水口。 |
以实现城市排水管网“雨污分流”,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全面覆盖,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,污泥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置,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目标,坚持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协同推进,建设高效完备的城乡排水体系。系统谋划雨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、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优化、污水调配体系建设、污泥处理处置和农村污水治理方案,实现雨水系统排放能力大幅提高,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,城市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,城市韧性有效提升,全民共享绿色、生态、安全的水生态环境。
(一)污水排水体系建设
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,近期改造提升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和姜山污水处理厂,完善马连庄镇驻地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,远期加快中水利用设施建设。二是加强排水管网及泵站等设施建设,近期新(翻)建污水管网约25km,提升城区已建文化路、上海路、龙口路、刘家庄、林家庄5座泵站规模,改扩建店埠镇、夏格庄镇至姜山污水处理厂的3座污水提升泵站以及姜山镇区1座污水提升泵站规模。三是推进污泥处理(处置)工程建设,规划近期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5%。
(二)雨水排水体系建设
结合海绵城市建设、城市更新要求,实施“绿、灰、管”多措并举,提高雨水系统排水能力。规划近期新(翻)建雨水管网约45km,远期新(翻)建雨水管网约45km。
(三)农村生活污水治理
分区分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。近期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%,远期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大于99%。建立黑臭水体清单动态调整机制,逐步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。
专栏4畅清水网重点工程 |
1.污水排水体系建设:近期改造提升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和姜山污水处理厂;完善马连庄镇驻地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。近期新(翻)建污水管网约25km,提升城区已建文化路、上海路、龙口路、刘家庄、林家庄5座泵站规模,改扩建店埠镇、夏格庄镇至姜山污水处理厂的3座污水提升泵站以及姜山镇区1座污水提升泵站规模。规划近期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5%。 2.雨水排水体系建设:规划近期新(翻)建雨水管网约45km,远期新(翻)建雨水管网约45km。 3.农村生活污水治理: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近期达到90%,远期大于99%,逐步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。 |
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按照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要求,以保水、活水、清水、秀水、韵水为主线,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、地下水保护与修复、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、水环境提升、水美乡村建设、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等,复苏河湖生态环境,构建“一城两区、一轴三廊、多点协同、蓝绿交融”的水生态景观格局,打造形成系统健康、环境优美、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生态水网。
一城两区:“一城”指生态休闲公园水城;“两区”指北部蓄水保土涵养区、南部绿城生态防护区;
一轴三廊:指大沽河山水生态动力轴和小沽河、五沽河、洙河三条主要生态廊道;
五湖多点:指以五湖(莱西湖、青山湖、姜山湖、龙泉湖、月湖)生态建设为引领,多个生态节点协同发展,构建五湖带多点的点状生态景观格局。
蓝绿交融:指依托蓝色水空间,构筑全域绿色生态空间,实现蓝绿相交,人水和谐。
(一)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
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,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,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,不断提升监督管理和综合防治效能。规划在市域内开展保水行动,推进黑虎山、马连庄、李家泊子、中庄扶、山里吴家等小流域综合治理,治理面积34km2。近期完成水土流失预防面积15km2,综合治理面积60km2(含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、林草等部门);远期完成水土流失预防面积30km2,综合治理面积95km2。城市集建区内融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,建立绿色生态、安全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。
(二)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
开展秀水行动,一是推进城区生态水系建设。城市建成区结合水系布局、城市规划、区域防洪规划等,近期论证实施洙河下游段、草泊沟、七星河、炉上河、焦格庄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。远期规划推进大沽河、洙河(城区段)、贤都河、沙岭沟、东干渠、上海路防洪沟生态修复提升工程。通过岸坡生态改造、水岸绿色空间营建等,打造“两轴贯城、八水汇织;活水环城、水景交融”的城市水系布局,构建公园水城。二是构建全域水系生态走廊。论证推进大沽河、洙河、小沽河、五沽河及其支流水系的生态治理,通过清淤疏浚、岸坡整治、沿线道路建设、坡岸绿化以及局部景点建设,打造全域生态水系格局。三是打造蓝绿生态斑块。论证推进中小型水库、重要坑塘生态缓冲带建设,通过湖库清淤疏浚、岸坡整治、坡岸绿化以及局部景点建设等综合措施,建设点状生态节点,构建全市星罗棋布的生态底色。
(三)实施地下水保护与修复
实施“控采限量、节水压减、水源置换、修复补源”综合整治任务,健全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,强化各项保障措施,推动形成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,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。
(四)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控
根据省市部署,研究确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,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控。积极落实生态流量管理措施,提升纳入省市级名录的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。研究论证城区水系生态补水工程,结合炉上河治理,沿线建设再生水管道,将污水处理厂中水补给城区炉上河、沙岭沟、洙河、草泊沟等,满足城区水系生态景观用水需求。探索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、贤都水库、贤都河水源、大沽河拦蓄水源等多水源保障新城生态用水。
(五)开展水环境提升工程
一是加强水源地保护。论证推进产芝水库、高格庄水库库底清淤,加快推进镇级和“千吨万人”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,加强“千吨万人”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。二是加强生态湿地建设。提升莱西湖湿地、姜山湖湿地、龙山湖湿地、青山湖湿地及小型水库、塘坝周边湿地的水源涵养、生态保育功能。结合河道治理,提升大沽河、洙河沿线湿地等生态景观功能。研究推进前疃湿地、七里庄湿地、后沙湾湿地、辇止头洙河湿地等建设工程,结合河湖水网布局,打造水源涵养型、生态保育型、湿地景观型和污染净化型多类型湿地体系。
(六)加强水文化水景观建设
依托河湖生态保护修复,结合城镇建设,开展全域水系水文化水景观建设。一是以“生态”为基底,以“休闲”为方向,以“体育”为特色,加强城区滨水水文化景观建设,打造中国北方知名的“休闲体育公园水城”。二是以大沽河山水生态走廊为主轴,以小沽河、洙河、五沽河三条活力水廊为两翼,实施生态绿化,打造生态景观廊道,串联河岸文化旅游资源,形成水系景观文化旅游轴。三是提升莱西湖休闲园、青山湖山水园、姜山湖湿地园、龙泉湖田园综合体、月湖公园五大水文化景观节点,以五湖为引领,联动区域文旅综合发展。四是推动水利风景区和美丽河湖创建。研究申报洙河、炉上河等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。结合中小河流治理,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建设,打造全域美丽幸福河湖示范区。五是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,争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。逐年推进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,促进库区经济发展。
专栏5生态水网重点工程 |
1.水土流失综合治理:近期完成水土流失预防面积15km2,综合治理面积60km2(含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、林草等部门),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5个,包括黑虎山、马连庄、李家泊子、中庄扶、山里吴家小流域综合治理,治理面积34km2。远期完成水土流失预防面积30km2,综合治理面积95km2。 2.河流生态廊道工程:近期论证实施洙河下游段、草泊沟、七星河、炉上河、焦格庄河城市、村镇段生态修复工程,远期研究推进大沽河、洙河(城区段)、贤都河、沙岭沟、东干渠、上海路防洪沟及其他主要水系村镇段生态修复工程。 3.生态湿地工程:论证提升莱西湖湿地、姜山湖湿地、龙山湖湿地、青山湖湿地及小型水库、塘坝周边湿地水源涵养、生态保育功能。结合河道治理,提升大沽河、洙河沿线湿地生态景观功能。研究推进前疃湿地、七里庄湿地、后沙湾湿地、辇止头洙河湿地等建设工程。 4.水源地保护工程:论证实施产芝水库、高格庄水库库底清淤,加快推进镇级和“千吨万人”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,加强“千吨万人”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。 5.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:争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。 6.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: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工程,促进库区经济发展。 |
按照“需求牵引、应用至上、数字赋能、提升能力”要求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主线,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以莱西市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基础,对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已建工程进行整合与升级,紧紧围绕“四河四湖”进行新型数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的现代水网智能感知体系,建成具有水利全要素数字化映射、全息精准模拟、超前仿真推演和评估优化的重点河道孪生流域;建成以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为重点,水土保持、水生态环境保护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、河湖管理、政务协同为补充的“2 n”结构的业务应用系统,实现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的“四预”功能;建立主动感知、智能防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实现水利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应用,为全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。
(一)加强新型数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
1.提升水利智能感知能力。依托重点工程带信息化建设,新建、改建雨量、水位、流量、水质、墒情、水土保持、视频等基础感知监测站点,强化智能感知技术应用,提升水情测报能力,构建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水文站网体系。加强遥感、雷达、无人机、智能识别等新型监测手段应用,加快实现对河流湖泊、水利工程、城乡供水、水利治理管理活动等全流程动态感知。加快应用5g、iot等新一代通信技术,保障感知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安全。
2.加强水利业务支撑服务能力建设。依托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建设工程,强化基础数据治理与整合,以监测数据、业务数据、跨行业数据和空间数据为基础,建立水利数据仓库,强化算据算法算力的丰富与提升,利用图谱分析展示水利数据与业务的整体知识架构,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,加快水利业务网与政务云融合,提升基础支撑、调度指挥、综合服务能力。
(二)建设智慧水利综合业务应用与运管平台
1.推进智慧水利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。在莱西市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基础上,以大沽河、产芝水库为核心,按照数字河湖建设技术要求,对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已建工程进行整合与升级,同时结合全市水利业务管理需要,充分运用智能中枢提供的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支撑,以预报预警预案为基础、预演为反馈,构建包括水旱灾害防御、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2项重点业务,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、水土保持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、河湖管理、政务协同等n项业务为补充的“2 n”结构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,构建全市数字河湖业务应用平台,提升河湖数字化监管能力,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水利业务决策提供智慧化支持。依托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工程建设,实现数据资源跨层级、跨区域、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共享交换,促进全市水利业务融合协同,全面提升区水利管理服务能力。
2.推进重点水利工程智能运管平台建设。围绕“四河四湖”等重点工程运行管理工作,建设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,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标准化,强化扬水站、重点水闸等水利工程的注册登记、安全监测、安全评价、安全鉴定、降等报废等全过程监管,提升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,确保工程安全运行。通过对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实时监测数据、运行台账资料、工程基础资料的整合与梳理,统计分析水利工程分布情况、工程效益、安全状态。开发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及展示、安全运行监控、调度运行、应急管理、日常巡查、维修养护等功能的工程运行标准化平台,实现工程日常管理信息化,有效组织和协调工程日常管理活动,实现工程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管理。
(三)推进数字孪生试点工程
按照省市部署,配合研究推进大沽河等重点流域数字孪生工程试点。基于大沽河流域特点,以大沽河流域各类基础设施等为基础,以境内流域数字地形为基石、干支流水系为骨干、水利工程为重要节点,构建以水利数据模型、水利空间网格模型、水工程bim模型、监测感知数据等基准融合的多维多时空尺度数据模型,对物理流域及其影响区域进行全要素数字化映射,形成大沽河流域的数字化场景,构建大沽河流域的数字底座。
在大沽河流域数字底座基础上,利用虚实结合技术,以大沽河流域管理范围为边界、各项业务活动为主线、预报预警为关键环节,构建流域数字孪生平台,在数据空间对流域水利治理活动进行全息智慧化模拟。对可视化仿真模型和数字模拟仿真引擎进行渲染呈现,实现数字流域精准化模拟,支撑水安全要素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的模拟分析与业务应用。
(四)健全数字水利安全保障体系
构建莱西市智慧水利网安全保障体系,一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系统防护体系,落实水利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有效应对复杂的安全形势。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上,创新集成密码、立体感知印证、安全态势感知、动态防御等安全防护技术,构筑坚强有力的信息安全运行环境;二是完善标准健全的基础保障体系,综合运用ca证书认证、密钥管理、签名签章、时间戳服务等加密技术实现系统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机制,确保操作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,提高用户操作的可追溯性。采用加密算法对关键、敏感数据进行加密、校验,实现数据安全传输,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;三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工作建设管理制度改革,完善水利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体制机制,加大运行维护资金保障力度,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。
专栏6智慧水网重点工程 |
1.新型技术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雨水、水位、流量、水质等监测设施建设,推进水利业务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工作。 2.智慧水利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 对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已建项目进行整合与升级,建设以水旱灾害防御、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为核心的“2 n”智慧水利综合业务管理平台,研究推进大沽河数字孪生工程建设。 |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建设现代水网,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,事关莱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,需高度重视,切实加强对现代水网建设的组织领导,建立组织保障体系,协力推进水网建设。市人民政府加强对水网建设工作的领导,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,协调解决现代水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、用地保障、生态保护、基层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,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。
(二)强化要素支撑
落实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要求,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资金、土地、环境、能耗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。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,通过一般公共预算、地方政府债券、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,加大投入力度,建立健全现代水网建设投入保障机制。市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部门,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预留现代水网建设项目用地,依法优化项目审批流程,提高用地审批效率。
(三)加强机制创新
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。积极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。完善水网管护机制,发挥河湖长制作用,在确保河湖长和行业、部门履职到位的前提下向发动社会监督拓展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制“有名”“有实”“有能”“有效”。强化涉河湖建设项目管理,确保涉河湖项目建设科学合理,发挥河湖长作用,加强日常巡查监管,对未批先建、超审批建设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。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,探索实行工程管养分离,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化、标准化、物业化。
(四)凝聚治水合力
构建政府主导引领、社会协同推进、公众积极参与的治水兴水新格局。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、节水意识、水资源保护意识,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现代水网建设。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,为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。建立信息发布制度,对涉及公众用水的重大问题,要履行听证会、论证会程序。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,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,拓宽公众参与渠道,加强社会舆论监督,维护广大公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,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,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现代水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。